放化療副作用的中醫診治

放化療副作用的中醫診治
田莒昌
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內科
 
一、前言
目前西醫治療癌症的方式主要有手術治療、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,一般而言,手術療法適用於尚未轉移的腫瘤,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則可搭配其它治療,以達到防止復發、轉移或消除症狀,以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壽命。大致上來說,放射治療可用於如鼻咽癌、子宮頸癌、肺癌、食道癌、淋巴瘤等。而化學治療則適用於絕大多數中晚期腫瘤患者。如消化系腫瘤、呼吸系、乳腺腫瘤、血液病、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等。但是放化療在臨床應用上仍然有其限制,尤其是會有嚴重損傷正常組織細胞的副作用。特別對增殖活躍組織如骨髓、胃腸道黏膜、生殖腺體。由於會有這些毒副反應,所以造成了病人的痛苦,以及影響放、化療有效劑量的應用。
中醫一般採用扶正固本、活血化瘀、清熱解毒、軟堅散結等四大治則。
中醫的治療對於西醫三大療法有減毒、增效、增敏的效用,對免疫、造血、消化、肝、腎、心、肺等器官有保護作用,故對腫瘤治療、預防復發、延長生存期、改善生活品質等均有良好效果。採用中醫四大治則結合西醫三大療法治療腫瘤,可取長補短,獲得相得益彰的結果,可作為腫瘤臨床治療的發展方向。
 
二、中醫扶正固本治則治療癌症的理論依據
美國Southam等學者
曾以晚期癌症的志願者為研究對象,他將切除的癌組織當材料,製作成癌細胞的單細胞懸浮液,接著再將這單細胞懸浮液接種於該病人的皮下。結果發現:如果只移植104~105個癌細胞則無法生長,但增至108個癌細胞則可生長。這個結論顯示病人的免疫系統有能力排除104~105個的癌細胞。更具體的說,如果一個人免疫功能良好,則他自身就有排除癌細胞的能力。
   另外實驗證實化療或放療中小鼠,劑量越大,胸腺萎縮越嚴重。目前所應用的化療藥物,多數都有抑制免疫毒副作用。因此,放療或化療病人,特別反覆化療者極容易感冒,免疫能力降低。臨床觀察發現化療頻繁或放療過大時間過長的
患者復發率或轉移率似有增高。所以如果以中醫扶正固本的治則,保護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,可以達到袪邪不傷正,扶正不留邪的目的。
 
三、化療反應的整體治療原則
根據以上所述,所以在整體治療上,我們首先可以確立補氣養血、健脾和胃、滋補肝腎、補養心脾等四大方向。
1.補氣養血:化療病人大多會有氣血兩虛證表現。所以可選用方藥:如十全大補湯、當歸補血湯。藥如黨參、太子參、人參、生耆、當歸、熟地、雞血藤、阿膠、黃精、龍眼肉等,以增強補氣養血生血作用。
2.健脾和胃:放化療患者易損傷脾胃,出現如食慾減退、噁心、嘔吐,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,有些抗代謝藥物引起胃腸道黏膜破壞,黏膜充血、水腫甚至潰瘍破潰穿孔,這些將會影響病人的消化系統而造成更加虛弱的狀況。所以常用健脾和胃如香砂六君子湯以增進病人的食欲;若發生嘔吐的副作用則
用降逆止嘔的方式如旋覆代赭湯、橘皮竹茹湯治療;
若脾虛生濕則用化痰除濕法如平胃散合二陳湯加藿香、佩蘭、竹茹、枳殼、生薑、薏苡仁;若損傷脾胃陰津則可用
養陰清熱法如沙參麥冬湯加減。以上均可加用消食導滯法如焦三仙、雞內金幫脾運化。
3.滋補肝腎:若在放化療中出現腰腿酸軟、精神不振、夢遺滑精等肝腎虛損症狀。則可用方如六味地黃丸、二至丸。藥如何首烏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山萸肉、莬絲子、杜仲、五味子、早蓮草、補骨脂、黃精等治療。
4.補益心脾:若出現神倦乏力、心悸失眠、少氣懶言等心脾兩虛的症狀。則可用 方藥如歸脾湯、養心湯加減治療。。  
 
四、中藥對其它化療毒反應的治療
除了上述整體治療外,中藥也可以針對在化療過程中常出現的副作用治療。
1.漏藥:化療藥物氮芥、長春新鹼、絲裂霉素、更生霉素。引起組織變性出現急性非化膿性反應如紅腫熱痛。如即發反應:如VCR、H2N2。遲發反應:mmc、Adm等。可給病人帶來痛苦,有的造成局部壞死並發感染,長期不易愈合。放射線局部損傷可引起發炎潰破或焦化等。可採用清熱解毒兼化瘀法,方藥如三黃散、如意金黃散外敷。內服黃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加減。
2.栓塞性靜脈炎:如5-FU、VCR等。主要是靜脈給藥,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內膜炎,輕者紅腫、疼痛,重則沿血管走形成為結痂變硬甚則潰破、炎性滲出,皮膚變粗糙,或造成多處靜脈栓塞。可用清熱解毒兼活血化瘀治則,方藥如四妙勇安湯、血府逐瘀湯等加減。
3.骨髓抑制:化療和放療均可造成外周血象下降。嚴重時出現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造成全血細胞減少。而血象正常與否是決定化療順利進行的關鍵。一般而言白血球在4000個/mm3以上,血小板在8萬/mm3以上,可繼續化療,放療條件還可以稍低於化療指標。若白血球在3000以下,則患者容易感染。血小板下降到5萬以下則認為有內外出血的可能。
   由於保護骨髓功能是保證放、化療順利完成和有效劑量的發揮的關鍵。所以中藥的保護及治療作用格外重要。在治則上為健脾益補氣、滋陰養血、補腎生髓。例如白血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,可選用黃耆、黨參、太子參、西洋參、生熟地、丹參、雞血藤、當歸、阿膠、紫河車、冬蟲夏草、枸杞子、龜板膠、山萸肉、補骨脂、菟絲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仙鶴草等藥物。而紅血球及血紅素下降則可選用黃耆、人參、黨參、太子參、白术、茯苓、當歸、阿膠、雞血藤、熟地、何首烏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補骨脂、鹿茸、紫河車、鎖陽、巴戟天等。
4.皮膚反應:放化療可導致皮膚出現如過敏性皮炎、瘙癢、色素沈著及禿髮等。
(1)放化療後血虛所致風熱蘊鬱:治用養血清泄法。可透泄風熱,預防皮膚過敏反應的發生。如白花蛇舌草、蒲公英、土茯苓、僵蠶、皂刺、紫草、白癬皮、銀花、苦參等。
(2)色素沈著及脫髮:與放化療影響皮質激素及內分泌有關。如色素沈著:可採用加味三豆飲: 生綠豆、黑豆、赤小豆、雙花、生地、赤芍、丹參、甘草。脫髮者可採用中藥如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、首烏、木瓜、桑椹、枸杞、黃耆、菟絲子、女貞子加以治療。
 
五、中藥對其它放療副作用的治療
放射療法是以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,它對人體的毒副反應在中醫可大致歸類為「熱毒」。所以放射反應的治療原則通常是針對放療的熱毒損傷。以清熱解毒、生津潤燥以治其標。涼補氣血,健脾和胃治療其本。
1.清熱解毒法治療熱毒壅盛:
(1)症狀:放射線作用引起的熱毒內浸、實火過盛。出現的口咽乾燥、皮膚充血乾燥、起瘡破潰,肺如嬌臟,熱毒傷及脈絡引起乾咳、胸憋氣喘及放射引起直腸炎裡急後重,便血等下焦溼熱的症狀。
(2)治療:以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涼血消斑,滋陰益氣為原則。選用雙花、蓮翹、山豆根、射干、板藍根、公英、敗醬草、黃蓮、生地、元參等。   
2.清熱活血、涼血生肌法治療皮膚損傷:
(1)用黃蓮、黃柏、紅花、虎杖敷患處,一日三次每 次一小時,以清熱解、涼血止痛、通絡消腫。
(2)如局部破潰,以生肌玉紅膏外敷。
(3)內服可用五味消毒飲合當歸補血湯加減。
3.養陰清熱、生津潤燥法治療上半身黏膜損傷(放射性口腔炎、食道炎、肺炎)
  常用方劑如養陰清肺湯,沙參麥冬湯、清燥救肺湯。如熱證明顥可加重清熱藥如涼膈散,如己纖維化宜加入活血化瘀藥如丹參、桃仁、川七。
4.清熱利濕、涼血止血法治療下半身黏膜損傷(放射性腸炎、膀胱炎、陰道炎):
常用方劑如白頭翁湯、槐花散、八味帶下方加減。若濕重則加重利濕藥如完帶湯,氣血虛證明顯則加補養氣血藥如補中益氣湯,出血明顯可加重涼血止血藥
如槐花、地榆、白茅根、大小薊、藕節炭、艾葉炭、棕櫚炭。
5.滋陰養血、補腎生髓治療骨髓抑制:同化療。
6.健脾和胃、養陰清熱法治療消化道損傷:同化療。
 
六、在放化療前可先服用中藥以防止毒副反應的產生
不管在課堂上或門診時,常會有許多人問,在放化療時可否同時服用中藥?以筆者臨床觀察所見,以中藥於放化療3日前服用,直到放化療結束之後2 周為止,可有效降低放化療的毒副反應,效果比放化療後再服用效果更佳。所以不但可以服用,而且應該積極在放化療前就開始服用。在此僅列出二個常用的方劑配伍。
化療基本方:以補養氣血、健脾和胃為主要方向,藥如黃耆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雞內金、神曲、女貞子、枸杞、菟絲子、黃精、雞血藤。
放療基本方:以滋陰清熱、健脾和胃為主要方向,藥如沙參、生地、玄參、玉竹、麥門冬、丹參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竹茹、知母、蛇舌草、茅根、雞內金。
另外,由於腫瘤組織中含有缺氧細胞,會明顯減退了放射線對腫瘤細胞殺滅的敏感性。所以改善微循環、增加血流量亦可減少某些腫瘤(鼻咽癌、肺癌)發病灶消失所需的放射量,同時提高腫瘤的消失率和生存率。其中藥使用原則是在用活血藥的同時加上清熱解毒,生津潤燥、涼補氣血、健脾和胃和滋補肝腎之品,以增加放射敏感性,提高腫瘤局部血液迴圈,改善腫瘤細胞缺氧狀態。